從一變成移,代表不只是單方面的說詞,而是話語權的轉移,讓移民工和新二代的聲音可以被聽見,更成為對著麥克風說故事的人。 透過故事、文化、服務、議題四個主題,以新二代成長故事為主軸,串聯貼近生活的飲食文化、相關的組織、服務及社會時事、政策等內容,保證讓對新二代、移民工有興趣的你,能快速掌握相關議題的脈絡!也期待能讓新二代在這裡找尋自己的共鳴。
上一集我們邀請到桃園市家庭看護工職業工會的黃姿華秘書長,和我們聊一聊外籍看護工的議題,而延續著上一集的內容,讓我們來繼續聊聊在台看護工現今的勞動處境吧!
這集我們還會接著聊......
💬當台灣對於外籍看護工有這樣的高度需求,為何至今外籍看護工的勞動權益的進展依然有限?
💬長照2.0 vs. 外籍看護工:兩者互補還是平行雙軌制?
💬面對仲介制度的缺陷,直接聘僱也成為另一種可能解方,政府也推出了「移工人才久用方案」,這樣的方式跟政策所代表的意義是什麼?能夠真正推進移工的勞動處境嗎?
除了上述的議題之外,還有其他更多豐富精彩的內容,相信都能讓聽眾朋友們更了解外籍看護工的當前處境,甚至解答大家心目中的部分疑問,如果喜歡這兩集的內容,都非常歡迎將節目資訊大力分享出去,當然也別吝嗇留言回饋給我們哦!
☆★資訊補充★☆
桃園市家庭看護工職業工會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dcutw
「聘僱外籍看護工家庭短期替代照顧服務」(短照服務):為改善許多家庭看護工無法休假或假期太短的情形,勞動部從2023年開始實施此計畫,在原有的擴大喘息服務之外,外籍家庭看護工的雇主可再申請短照服務,總計每年有52天,期許外籍看護工至少可以週休一日。
「移工人才久用方案」:勞動部於2022年4月推動之政策,在確保國人就業前提下,開放符合資格的移工、僑外生在臺從事中階技術工作,並且無工作年限的限制,適時填補企業所需長期穩定的技術性勞動力。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fvmqjl7zlbd0800ov81uus0/comments
除了由家人承擔照顧的角色之外,現在已有許多家庭選擇聘請外籍看護工,
你身邊是否有這樣的家庭呢?有沒有想過,從事家庭照顧工作會是什麼模樣?
不適用勞基法外加沒有專法的看護工,該如何爭取自身應有的勞動權益?
這集有幸邀請到桃園市家庭看護工職業工會的黃姿華秘書長,與我們分享看護工的清楚輪廓與實務現況。究竟工會所肩負的角色與功能可以帶來哪些幫助,以及當今在執行個案救援與協助上工的過程中,會面臨到哪些問題和挑戰?!
以上內容非常歡迎家裡有聘請或認識看護工的聽眾們,將內容分享出去哦!
☆★資訊補充★☆
桃園市家庭看護工職業工會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dcutw
看護不適用勞基法:目前在勞動部的網站上寫道「凡是適用勞動基準法之勞工,不分本勞、外勞,均一體適用基本工資相關規定。惟目前「家庭類看護工」並非適用勞動基準法之工作者,其工資依勞雇雙方之約定辦理。」至今仍無法好好保障看護工的工作權。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fvmqjl7zlbd0800ov81uus0/comments
面對家人出現照顧需求時,我們通常會如何去分攤照顧責任呢?
在成為家庭照顧者的過程中,往往需要面臨不少生心理甚至經濟層面的壓力。
不過,隨著長照2.0的上路開始讓家庭照顧者的議題逐漸受到重視。
家庭照顧本身也存在多重的面貌,但你知道嗎?其中新住民也是家庭照顧者的一種樣態。
「為何新住民會優先成為承擔照顧的那個人?」
「為什麼新住民要成為去做取捨的角色?」
延續著上一集的主題,作為社工的柬埔寨新二代陳靜華,將繼續來和我們分享她在新住民作為家庭照顧者的看見,以及身為新二代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又是什麼?另外,同為移面之詞主持人的隱藏嘉賓芸綺也會和大家分享新住民投入家庭照顧的議題,這一集的主要重點會放在新住民的福利服務面向,當我們想進一步了解或申請新住民的福利服務時,其中又有什麼眉眉角角,所謂新住民是你我所認知的新住民嗎?而長照2.0又是什麼又該如何申請?有興趣的聽眾朋友就跟我們一起接著聽下去吧!
☆★知識補充★☆
新住民福利服務資訊:目前政府及社福機構都有許多針對新移民家庭的服務,大家可以依照不同需求在關鍵字前加上「新住民」,或是查找自己所在縣市的「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將會有更詳細的資訊!
長照資訊:可以直接撥打1966,又或是點擊右邊網址 https://1966.gov.tw/LTC/mp-207.html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fvmqjl7zlbd0800ov81uus0/comments
面對家人出現照顧需求時,我們通常會如何去分攤照顧責任呢?
在成為家庭照顧者的過程中,往往需要面臨不少生心理甚至經濟層面的壓力。
不過,隨著長照2.0的上路開始讓家庭照顧者的議題逐漸受到重視。
家庭照顧本身也存在多重的面貌,但你知道嗎?其中新住民也是家庭照顧者的一種樣態。
「為何新住民會優先成為承擔照顧的那個人?」
「為什麼新住民要成為去做取捨的角色?」
在這一集我們邀請到目前擔任社工的緬甸新二代陳靜華,來和我們分享她在新住民作為家庭照顧者的看見,以及身為新二代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又是什麼?又是在什麼樣的契機下選擇踏入社會工作這個領域呢?另外,也悄悄跟大家透露這集還有一位隱藏嘉賓同樣做為新二代一同和大家分享新住民投入家庭照顧的議題,聽眾朋友們可以小小期待一下!
而當我們想進一步了解或申請新住民的福利服務時,其中又有什麼眉眉角角,所謂新住民是你我所認知的新住民嗎?
☆★知識補充★☆
親職化:簡單來說,親職化現象指的是家庭內部的角色翻轉。由於經濟或社會條件問題,使子女在家庭中承擔起父母的角色與責任,也就是來賓靜華所提到的作為「親職化的小孩」。
具體而言,有學者再將親職化的行為細分為「工具性照顧」以及「情感性照顧」,前者偏向為照顧手足、處理家務,後者則偏向是提供父母情感支持或是擔任父母雙方的協調者。
有興趣者可以接著看→https://cdj.sfaa.gov.tw/Journal/Content?gno=1560
新住民福利服務資訊:目前政府及社福機構都有許多針對新移民家庭的服務,大家可以依照不同需求在關鍵字前加上「新住民」,或是查找自己所在縣市的「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將會有更詳細的資訊!
長照資訊:可以直接撥打1966,又或是點擊右邊網址 https://1966.gov.tw/LTC/mp-207.html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fvmqjl7zlbd0800ov81uus0/comments
耶!默默地第二季接續上線啦~
這集要來聊聊移工們在台灣的交通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會看到很多不一樣的交通工具,在路上來來去去,像是汽車、機車、公車等等,
而在台灣的路上,時常會看到移工們騎著電動車。為什麼很多的移工們都騎電動車呢?
透過我們觀察和經歷的交通現況和我們訪問到身邊越南移工朋友們的經驗,分享給大家。
底下附上電動車掛牌作業規定的連結,歡迎分享給你身邊的東南亞朋友們!
微型電動二輪車掛牌作業規定:https://www.mvdis.gov.tw/m3-emv-car/car/electricBicycles/eBicyclesDoc
越南語版:
https://www.mvdis.gov.tw/files/m3/car/eBicyclesDoc/ebike_vi_VN.pdf
印尼語版:
https://www.mvdis.gov.tw/files/m3/car/eBicyclesDoc/ebike_id_ID.pdf
泰語版:
https://www.mvdis.gov.tw/files/m3/car/eBicyclesDoc/ebike_th_TH.pdf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fvmqjl7zlbd0800ov81uus0/comments
從今天這集開始就正式邁入移面之詞第二集啦!
這幾個月以來發生了好多事情,
關心移民工議題的你又看見了什麼呢?
隨著《九槍》一躍成為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移民工議題在各大媒體引發廣泛討論,
加上112年起,微型電動二輪車必須掛牌納管,
移民工的改裝電動車因此愈加受到社會關注,
除此之外還有更多更多的移民工大小事,
都被我們一一整理、收納在精采可期的第二季!
除了以華麗的8人陣容帥氣回歸!
我們也將以更多元的視角帶領大家一起看見移民工在臺生活的大小事。
親愛的聽眾朋友,你還在等什麼?
趕快按下播放鍵,和我們一起踏上全新的冒險旅程~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fvmqjl7zlbd0800ov81uus0/comments
前幾集我們以故事作為開端來牽起共鳴,
接著藉由文化來加深對於移民工族群的認識,也嘗試透過議題來帶起討論。
而這集我們要和大家介紹台灣各地現有的移民工組織以及他們所提供的服務。
由北到南,有一群人正致力於關注移民工的權利及相關議題,
透過這些工作者的漫長爭取及努力,新二代及移民工的聲音得以傳遞至我們面前,
而這些組織是如何成立?當中有什麼有趣或別具意義的地方跟秘辛呢?
作為實習生的我們在和這些組織接觸的過程中又遇到了什麼印象深刻的事情呢?
而移面之詞第一季也悄悄來到尾聲,是否還覺得意猶未盡呢?
在這邊偷偷跟大家預告,下一集會正式進入火熱的第二季!
想知道更多資訊敬請持續關注聽你說的粉專,也可以留言回饋給我們!
https://www.facebook.com/listener.together
這邊也邀請大家一起觀看嘉移人線上展:https://chiayi-migrant-workers.com/
註:本集節目於2022年下半年錄製,故節目中的今年是2022年哦!
雖然今年嘉義的草草戲劇節已經結束,但明年一樣還有機會可以參與~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fvmqjl7zlbd0800ov81uus0/comments
每當看到或聽到「新住民」三個字時,你的腦中會浮現什麼樣的畫面呢?
是用餐時刻,在內外場忙進忙出、為你我端上一碗牛肉河粉的阿姨呢?
或者是新聞報導上跨越重重困境、力爭上游的新住民模範家庭呢?
還是阿翰影片中大剌剌、可愛活潑又帶點口音的阮月嬌呢?
你我心中的新住民形象和鏡頭前的新住民形象好像存在些許差異,
而這些差異為何存在?又帶來了哪些影響?
透過2022年暑假上映的新住民故事電影—《徘徊年代》,
以及討論度相當高的家樂福廣告事件,我們想和大家開啟一場對話。
也許你並不常關注相關的議題,又或者你有和我們不同的想法和見解,
無論如何,都誠摯歡迎你來聽聽看~
有任何想說、想討論的也歡迎留言給我們喔!
連結:https://reurl.cc/ZXdDl6
註:本集節目於2022年下半年錄製,故節目中的今年是2022年哦!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fvmqjl7zlbd0800ov81uus0/comments
[EP6 文案]
每當看到或聽到「新住民」三個字時,你的腦中會浮現什麼樣的畫面呢?
是用餐時刻,在內外場忙進忙出、為你我端上一碗牛肉河粉的阿姨呢?
或者是新聞報導上跨越重重困境、力爭上游的新住民模範家庭呢?
還是阿翰影片中大剌剌、可愛活潑又帶點口音的阮月嬌呢?
你我心中的新住民形象和鏡頭前的新住民形象好像存在些許差異,
而這些差異為何存在?又帶來了哪些影響?
透過2022年暑假上映的新住民故事電影—《徘徊年代》,
以及討論度相當高的家樂福廣告事件,我們想和大家開啟一場對話。
也許你並不常關注相關的議題,又或者你有和我們不同的想法和見解,
無論如何,都誠摯歡迎你來聽聽看~
有任何想說、想討論的也歡迎留言給我們喔!
連結:https://reurl.cc/ZXdDl6
註:本集節目於2022年下半年錄製,故節目中的今年是2022年哦!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fvmqjl7zlbd0800ov81uus0/comments
在季節遞嬗的時節,總有節氣和不同的節日文化陪伴我們。
無論傳說或吃食,各樣過節的傳統大多都滿含寓意。
在越南,孩子在中秋提燈籠、齊聚吃粽子代表一家團聚、同慶莊稼收成。
在臺灣,家家團圓吃月餅、烤肉、賞月,帶來圓潤而完滿的祝福和相聚。
而在歷史不斷推進之時,也有許多富有紀念意義的節日從而誕生。
比如3月8日的國際婦女節,又比如10月20日的越南婦女節。
今天,就來聽我們聊聊臺灣和越南的中秋節、婦女節有哪些不同之處,
順便學一點點越南語的節日用語吧!
最後也附上節目中播放的越南中秋童謠連結: https://youtu.be/B7ai7nrGm-Q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fvmqjl7zlbd0800ov81uus0/comments
這一集延續上一集,中國新二代浩平將繼續和我們分享他的故事。
上一集主要談到的是在中國及台灣的求學歷程,而這集的焦點會放在家庭中的衝突與趣事,芸綺也藉機分享了自己和父親有趣的生活插曲。
透過故事的層層推疊,將帶我們看見移民家庭的多元樣貌。
在這片小小的土地上,其實潛藏著許多新二代。
可能是在閒話家常的某個時刻,意外發現彼此的身分與故事。
這些驚喜讓我們意識到的不只是人口組成的多元性,也同時呈現出二代們的平凡。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fvmqjl7zlbd0800ov81uus0/comments
在聽到新住民或新二代時,你的腦海裡會有什麼樣的聯想呢?
是越南、印尼還是泰國的新住民與二代?
中國其實是最大宗的新住民原生國,卻因為臺灣與中國的對立關係使得中國籍新住民及二代成為被社會排斥的群體,然而兩地相像的語言文化又讓社會認為他們不須被關注。
今天這一集,我們邀請到中國新二代浩平,和我們娓娓道來她在中國和臺灣求學歷程中的經驗與觀察,家庭中的衝突與趣事也將帶我們看見移民家庭的樣貌。
我們都同樣在這片土地生活,國籍展現的是多元而非作為一種標籤。
這一集一起來聽浩平談談她的故事吧。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fvmqjl7zlbd0800ov81uus0/comments
你對「自己」了解多少呢?
第一集節目裡,我們和大家分享了正港屏東人和越南新二代的移動日常。
在這些步伐中,我們緩緩拾起對土地的情感,同時收穫了對自己、對家鄉的認同。
在嘉義,也有幾位新二代正走在尋根的路途上,她們是由幾位中正學生所組成的貳拾團隊,
透過行動拾回過去的珍貴記憶,也將這份驕傲傳遞出去。
而在尋覓的過程中,身為新二代的他們看見什麼樣的風景呢?途中景致又帶來了哪些新的眼光和洞見呢?
這一集,邀請你來聽聽我們與貳拾團隊的隊長婕容的專訪。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fvmqjl7zlbd0800ov81uus0/comments
對一個地方,人的情感不會輕易消失。
移動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日常,但在這些微小的步伐中,
似乎牽起了移動與土地情感、自我認同的思考與轉變。
在過去的數十年間,我們生活的這片土地在反覆移動中孕育出形色各異的族群。
從省籍移民、婚姻移民到跨國的移動工作者,
新住民二代更循著看似相近卻又飄緲的脈絡生在這個移動世代。
即便是土生土長的臺灣人,也同樣經歷著島內遷移。
而移動對不同身分又代表著什麼意義與連結呢?
邀請你一起來聽聽我們的想法。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fvmqjl7zlbd0800ov81uus0/comments